1.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能源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和改进能源绩效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1.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相关方的有关要求; c) 组织需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落实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 ———确保获取与其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关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确定如何将这些要求应用于其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确保考虑到这些要求;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评审。 注:更多合规管理的信息,可参考 GB/T35770。 1.3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1.1所提及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b) 1.2所提及的要求。 组织应确保有权限控制其范围和边界内的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组织不应排除其范围 和边界内的任何一种能源。 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应作为文件化信息予以保持。 1.4 能源管理体系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 用,并持续改进能源绩效。 注:不同组织所需的过程可能不同,取决于: ———组织的规模和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的类型; ———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 ———人员的能力。 领导作用 1.1 领导作用和承诺 在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性方面,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领导作用和 承诺: a) 确保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b) 确保建立能源方针(见5.2)、目标和能源指标,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 注c):本确标保准所将提能及源的管“业理务体”可系广要义求地融理入解组为涉织及的组业织务存过在程目;的的那些核心活动。 d) 确保措施计划得以批准和实施; e) 确保提供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f) 就有效能源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 g) 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 h) 促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i) 确保组建能源管理团队; j) 指导并支持员工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能源绩效改进做出贡献; k)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 l) 确保能源绩效参数恰当地反映能源绩效; m) 确保建立和实施过程,以识别和应对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和边界内影响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 效的变化。 1.2 能源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能源方针,能源方针应: a) 适合于组织的宗旨; b) 为设定和评审目标、能源指标提供框架; c) 包括确保获得信息和必要资源的承诺,以实现目标和能源指标; d) 包括满足与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e) 包括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承诺; f) 支持影响能源绩效的节能产品和服务的采购; g) 支持考虑能源绩效改进的设计活动。 能源方针应: ———是可获取的文件化信息; ———在组织内得到沟通; ———在适宜时可为相关方获取; ———定期评审,必要时更新。 1.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分配并沟通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向能源管理团队分配职责和权限,以: a) 确保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b) 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c) 实施措施计划以持续改进能源绩效; d)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绩效和能源绩效的改进; GB/T23331—2020/ISO50001:2018e) 建立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控制。
Copyright 2021 © 江苏硕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072167号-1 网站地图